长春

长春

首页  / 新闻 / 长春

寻求最大公约数 画出最大同心圆

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创新发展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就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是人心和力量的问题。以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为开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跨越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四个时期,历经曲折,铸就辉煌。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共识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创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倡导、号召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坚持团结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使抵抗侵略成为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的最大公约数,筑成最牢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尽快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权,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地提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利用、限制资本主义,反对帝国主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调各民族平等团结,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改革开放时期,党在1981年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明确地称为“爱国统一战线”,扩大了统一战线的范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团结对象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只要有利于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和平演变”,任何阶级、阶层,任何党派、集团都要团结。“三个有利于”实际上是当时寻找到的最大公约数。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局出发,提出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2020年12月21日施行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将“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扩大为“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的核心理念,其实质是在尽最大可能扩大多样性范围的基础上寻求、巩固一致性,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凝聚共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广泛汇聚团结奋斗的正能量。

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画出最大同心圆必须定准圆心,这个圆心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证明,领导权问题决定着统一战线的前途命运。大革命时期,由于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影响,我党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最终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关门主义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阻碍革命胜利的最危险的敌人,城市小资产阶级会因为动摇而背叛革命,从而把同盟者拒之门外,从“左”的方面断送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最终导致土地革命战争的失败。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认识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性。毛泽东先后作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和《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两个报告,提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革命成败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才能够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与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合作,进而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新时代,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必须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尤其是突出政治引领,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使统一战线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彰显重要实践价值。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人们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着力扎紧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团结引领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坚守政治底线,发扬斗争精神,旗帜鲜明地反对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切错误行为。

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必须坚持协商民主、凝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新时代,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必须把协商民主、凝聚共识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以独特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一是要构建新型协商格局,发挥凝聚共识效能。树立“协商民主、重在建设”“商以求同、协以成事”“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协商民主理念,积极完善“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使政治协商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成效,发挥凝聚共识的最大效能。

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凝聚共识的运行机制。构建合作共事与联动履职的机制,健全倾听民情民意、汇集民智民力的机制,完善专门委员会工作机制,发挥好专门委员会在凝聚共识方面的前沿阵地作用。

三是要打造务实管用的凝聚共识平台和载体。创建委员会客厅、“委员讲堂”“同心系列”等广泛凝聚共识的鲜活载体,打造凝聚共识新空间,搭建参政议政网络信息平台、“互联网+协商平台”、委员移动履职平台,把“线上”与“线下”“键对键”与“面对面”结合起来,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四是要提升政协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政协委员要珍惜身份,切实担负起人民政协事业参与者、实践者、推进者的政治责任,自觉提高协商建言、调查研究和联系群众的能力,善于谋全局议大事、建真言献良策,在政协这个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新时代,人民政协将继续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不断把各方面力量团结凝聚到党的周围,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中共长春市委党校资政研究部教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