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双十二” 非刚需商品或上榜单
消费者在挑选户外滑雪服。 李依南 摄
“双十一”刚刚过去,“双十二”又火热来袭。连日来,记者在走访我市各大商业综合体、超市和线上电商平台后发现,户外滑雪服、宠物娱乐用品等非刚需商品,受到很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健康绿色的有机农产品,也成为养生达人的“宠儿”。
非刚需商品成热门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我买了很多生活中的刚需产品。在即将到来的‘双十二’,我想给家里的孩子买几样玩具,再买一台精油香薰机。”市民李晓琪向记者展示着她的购物清单说。
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2021网购消费信心指数调研报告》显示,31%的受访者认为“消费要享受乐趣和个性,注重情感联结和品质细节”。
6日,记者来到迪卡侬专卖店,在户外运动区域,看到滑雪产品已经上市。户外滑雪服、单板滑雪靴等商品,受到很多消费者的欢迎,不少人正拿着滑雪产品左右比较。随后,在摩天活力城的无印良品店内,记者看到香薰机、烘焙用具等商品一应俱全,许多在校大学生和年轻白领在货架旁进行挑选。而在欧亚卖场的茶类专柜,记者看到消费者在咨询白茶、普洱茶等产品。其中,小罐装的茶比较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双十二’的日渐临近,我们店内的户外滑雪产品销量有所攀升,尤其是专业的单板、双板防风防水滑雪服。”迪卡侬专卖店内工作人员跟记者说,除此之外,单板滑雪鞋也受到很多女性消费者的关注,不仅颜值高,而且减震性和抓地力都很不错。
“我有收集盲盒的爱好,想趁着这次的‘双十二’促销活动,多买几个泡泡玛特的盲盒。”市民杨初夏说,美式复古台灯和懒人沙发也早已“躺”在她的购物车中。
健康有机农产品销售火爆
如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绿色食品对身体的重要性。随着“双十二”日益临近,记者发现超市内的有机农产品销售较为火爆,再加上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助农计划”,让更多健康绿色的农产品走向人们的餐桌。
“我每天早上都会给家人做五谷豆浆,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现在物质水平提高了,我基本会选择绿色有机农产品。”市民罗文笑着跟记者说,正好快到“双十二”了,可以多囤一些有机食品。
据淘宝直播发布的3年助农成绩单上显示,淘通过直播带动农产品销售达50亿元,助农直播场次已超230万场;而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期间,京东农产品产值超300亿元,覆盖超500万农户,众多农产品品牌实现增长。
7日,记者来到卓展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有机农产品被整齐摆放在货架上,一旁的工作人员正有序地做着商品记录。记者注意到,红豆、黄豆等有机豆类产品,很受市民的追捧;有机蔬菜色泽鲜亮,十分诱人。“我早餐习惯拌一盘蔬菜沙拉,用来提供一天所需的维生素。”市民杨青边挑选菜品边跟记者说。
除了线下超市有机农产品受欢迎,线上平台也成为人们购买的重要渠道。
记者在淘宝App上看到,除了单一种类的售卖,有机蔬菜套餐礼盒也十分受青睐,欧盟有机认证、中国有机认证等标识,令消费者买得放心;而拼多多App上的东北有机甜糯米,已拼达10万多件,实惠便宜货又好,更是收获一批中老年“粉丝”。
“家里的有机农产品,大多购自电商平台。不仅价格划算,而且还包邮送到家。”市民谢易说,他打算在“双十二”购物节期间,为宝宝多囤几袋有机胚芽米。
大众消费行为回归理性
随着绿色和低碳消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市民在买足所需商品之后,理性消费行为逐渐占据上风。消费者在追求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在自我反思和警醒过度消费。
“原来‘双十一’‘双十二’购物节只存在于电商平台,活动力度大,很吸引我。现在却成了线上线下商家的共同盛宴,有充裕的时间购买商品。”市民于梦函跟记者说,在“买买买”的激情释放后,看到家里堆着许多不需要的商品,也令她反省自己的购物方式。
这是人们消费行为回归理性的一个缩影。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数字化、智能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理性意识提升,冲动性消费有所减少;实体零售店也从价格、体验感、便利性上不断完善,吸引消费回到线下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