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

长春

首页  / 新闻 / 长春

审批改革集成化 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长春全面深化改革巡礼系列报道之五

截至目前,已受理470个项目2223个审批事项报建;全区年初谋划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51个,截至5月末开复工113个,开复工率达74.8%……长春新区这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探索推进“142N”系列改革,促进营商环境升级的铿锵步伐。

长春新区作为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作用,围绕最大限度简环节、缩时间、降成本、增便利,探索推进“142N”系列改革。通过实施系统化、集成化、协同化改革举措,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明显提高,项目建设成本持续降低,企业获得感和便利度大幅提升。“142N”系列改革获得2021年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试点先行 绘就改革蓝图

2019年5月,吉林省出台《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长春新区被确定为试点单位,执行全省“事项清单2.0版”确定的81项全流程事项。

长春新区全面应用并依托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实现审批端、报建端和监管端改革,将所有新建、续建项目通过该系统进行报建和审批,实现“多规合一”、业务协同、一口受理、业务并联、在线审批、统计分析、监督管理、到期预警等功能,同时,支持审批过程、审批意见、审批结果实时推送、告知,报建、审批全程“可查询、可追溯”,有效解决企业多头跑、多处报和审批人员二次录入等问题,实现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部事项均可通过系统进行跨部门跨层级办理。

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长春新区不断加大创新步伐,充分释放协同化、系统化、集成化改革效应和红利。

创新突破 激发改革活力

长春新区以1张“一单五清”告知单为基础,以“4到位”管网综合条件图为关键、以2个“先证简(减)图”改革为突破、以N个部门“联合竣工验收”为延伸,打出改革“组合拳”,推动审批流程再造、服务系统集成。

线上协同生成1张“一单五清”告知单。在每个建设项目进入审批环节前,线上生成《吉林省工程建设项目协同服务告知单》,使企业拿地即实现选址意见清、审批流程清、办理事项清、建设要求清和审查要点清“五清”。2021年2月以来,对新出让地块和新建项目全覆盖推行拿地即享“一单五清”告知单。

“4到位”推行“管网综合条件图”改革。把提升管网配套效率、降低要素保障成本作为加快项目建设的关键,做到超前研究配套到位、外线工程施工到位、接入条件告知到位和全程跟办服务到位。企业拿到“管网综合条件图”后,经测算,为每户企业节省建设资金30余万元。

在全省率先推出2个“先证简(减)图”改革,通过企业出具信用承诺,对审批实现全方位“瘦身”,重点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附图实行“简”“减”。

至味食品项目作为标准地项目,拿地当天便取得施工前所有审批手续,实现“拿地即开工”。

施行N个部门“联合竣工验收”。规自、城建、市场监管等部门所有事项限时联合验收,彻底改变以往项目验收时企业一个事项一个事项奔走部门、审批事项逐部门提交材料依次办理的状况。企业在线申报、在线预约现场核验、申请材料同步推送、核验结果充分共享互认等全流程“一网通办”。长春北湖科技园项目,联合验收时间仅为半天,从提交材料到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证明仅用时9个工作日。

转型破冰 实现裂变升级

计熟事定,举必有功。“142N”系列改革举措大幅提高了企业办事效率,有力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有效降低了企业建设成本,极大提升了审批监管效能。

“没想到、没想到,真是太快了!”某企业项目负责人在拍地当天拿到施工手续后连连称赞。

长春新区所有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一网通办,实现一次申报、并联审批、统一出件,办理人“全程零跑动”“审批不见面”。企业从获得土地到通水、通电分别由原来的7到8个工作日,压减到最多4个工作日。社会投资低风险工业项目可在8个工作日获得立项批复、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

利用系统间数据整合及贯通,项目单位减少申报材料39.12%以上。极大压缩竣工验收整体审批时间,将原来1至2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完成的竣工验收,压缩到15个工作日即可办理完成。现场核验由“企业邀约”变为“企业自选”,真正实现企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同时,按照“吉林工程眼”App掌上监管端,相关工作人员可随时对工程项目审批全过程信息进行监管,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发展出题目,改革交答卷。长春新区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通过齐抓共管推动重点改革落到实处,探索构筑重点改革实践基础,前期突破打通审批服务工作链条,流程再造提升审批服务工作效率,智能应用提高企业获得感满意度。“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步一个脚印,按照这样的改革路径扎扎实实推进下去,长春新区营商环境将迎来另一番风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