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电建集团长春发电设备有限公司设备升级改造项目已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我们计划将此项目延期至今年年底,并追加投资约3000万元,总投资将达8000万元。”近日,中国电建集团长春发电设备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君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细数去年取得的成绩,信心满满地展望未来。王君海表示,企业正以创新为抓手,争做发电设备产业链的“领军者”。
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专业为汽车天窗、轮胎、发动机、离合器等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自动化装备生产线及全套解决方案的企业,并在智能家居、智能立体停车、智能仓储、教育培训等方面拥有诸多创新产品,是智能装备综合服务商。
20日,记者走进位于德惠市的吉林省都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透过车间参观窗口看到,无菌车间内流水线在不停地运转,输液瓶一个挨着一个进行封闭罐装。“从去年12月到现在,我们生产线一天都没停。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作为医疗救治必不可少的输液产品需求激增,我们第一时间招工扩大产能,保持不停产、不停工,全力以赴保供本地医疗机构。”吉林省都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建生在对企业运行的描述中,口气始终带有一丝紧迫感。
吉林德翔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集肉鸡屠宰、分割、加工、冷藏、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现有肉鸡屠宰分割生产线1条,年加工肉鸡2000万只,年生产鸡肉5万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浙江、贵州、湖北、海南、新疆等。该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百强企业、省级农业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春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全面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振企业发展信心。长春市税务局认真落实吉林省“优环境 稳增长”税商联动机制推进大会工作部署,通过与长春市工商联创新实施“1234”专项方案,探索服务民营企业新模式,为民营经济“强筋骨”“赋能量”。
15日,记者来到位于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希杰(长春)饲料有限公司采访。记者在大门口被保安人员礼貌地拦下,作为一家涉及食品安全的企业,卫生安全是头等大事,所有外来车辆一律不能进入厂区。记者在保安人员的带领下,经过人工通道,在消杀后顺利进入厂区。
13日,走进国信农业有机示范园内的一号智能温室,新翻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刚刚长出的小菜苗有芹菜、香菜、奶白菜、生菜……青翠怡人。现场人员有的在耙地,有的在疏苗。“做循环农业可是慢功夫、实功夫。”园区种植组组长王秀华告诉记者,她来到园区已经13年了,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长为“半个技术员”,“以前只知道让种子下地,浇水施肥,现在知道什么样的土壤是有机的,怎么做才能既保护黑土地又增加产量。”王秀华说。
“这款产品具有图像跟踪、昼夜成像等多种功能,堪称应急领域实战任务中的‘千里眼’。
“走出去”“引进来”“再创新”,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林通用机械”)通过建立激发企业内生动力的体制、机制,不断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海谱润斯是一家致力于有机电致发光材料(OLED材料)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推广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OLED终端蒸镀材料,包括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等。合作对象包括国内“龙头”电子面板厂商京东方、天马以及和辉光电、华星光电等国内知名电子面板企业,并与这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海谱润斯是国内第一批为量产柔性六代线供货,且供货时间最长的国产材料供应商,目前海谱润斯的产品已应用于华为、OPPO、小米等手机及穿戴设备。2022年销售收入达到2.9亿元,同比增长40%。
创业初期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口碑,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诚信经营多年,逐步成为龙头企业;大刀阔斧开启战略转型,陆续在全国开设600余家大明火锅门店;不惜投入、下大力气改造升级生产设备,日均产量实现翻番,匹配越来越大的产品供应需求……经过30余年的创新发展,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科技小巨人企业”等称号的吉林省大明肉业股份有限公司又斩获了一项新荣誉,于今年成功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为德国戴姆勒、荷兰达夫等国际知名重卡品牌研发相关创新产品,长春一东零部件公司连日来一刻也不敢懈怠,一刻也不敢耽搁。在生产车间里,公司中方总经理丁连生指着不断下线的新型液压举升产品告诉记者,这些新产品将是今年企业新的增长点。
一碗杂粮粥,闯出大名堂。
2日一早,长春海德世汽车拉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长春海德世汽车拉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春海德世)总经理高洪亮告诉记者,工人们正在生产的产品是一汽红旗、一汽-大众某车型所使用的玻璃升降器,它是由长春海德世独家供应的。这款产品采用铝制导轨等轻量化设计,双导轨结构能够使玻璃稳定升降,实现较好的降噪防水等功能。
生产设备高速运转、仪器产品调试繁忙、研发人员项目攻坚热情高涨……1月31日,记者走进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发现,企业上下早已进入忙碌而有序的“开工”状态。在蠕变试验室内,百余台高温蠕变试验机正在运行,三名工作人员紧盯电脑屏幕,实时记录试验数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蠕变试验机均为企业自主研发,主要用于高能合金的性能检测,为新材料研发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从5个人白手起家发展成拥有195人的团队、年产值达1.9亿元的企业;从2003年公司成立之初,产品只有2个品种,到如今研发、生产30个型号系列激光手术设备……20年来,吉林省科英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在激光领域不断深耕,现在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获批去年工信部第三批重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