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健身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上,几位村民在休闲娱乐;干净整洁的庭院内,孩子们正在嬉闹玩耍……一幅和谐的美丽乡村图映入眼帘。视察组先后来到双阳区奢岭街道前城村和鹿乡镇、净月高新区团山子屯和友好村,实地查看了村民娱乐休闲设施、村屯环境建设、鹿产品销售门店、鹿文化博物馆和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委员们一路走一路看,看发展,听变化。大家纷纷表示,这些乡村绿、净、美,让人眼前一亮,集中展示了我市乡村产业兴旺的勃勃生机、农村环境面貌的巨大变化和农民群众幸福安康的良好面貌。

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一村一品” 致富之门——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二十七)

​进入8月下旬,九台区上河湾镇双顶村的山林里,一株株苹果树果实累累,红彤彤的金红苹果煞是惹人喜爱。

“一村一品” 致富之门——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二十七)

延伸产业链 推动产业增效农户增收——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二十六)

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佳龙牧业还将与更多有能力的农户合作,开展订单养殖,带动养殖户共同致富。

延伸产业链 推动产业增效农户增收——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二十六)

遇旱情咋还能高产?青山口乡有秘诀

28日,在农安县青山口乡南台子村的农田里,连片的庄稼一望无际,高大粗壮的玉米丰收在望。南台子村鑫乾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尚乾来到田边,查看玉米长势,“你看这玉米长得多壮!虽然前阵子出现了旱情,但玉米并没受到影响,我估计每公顷产量稳定在25000斤的高产水平。”

遇旱情咋还能高产?青山口乡有秘诀

葡萄搬进“棚” 巧打时间差——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二十四)

作为全乡富民强村的特色产业,万金塔乡主打“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种植+销售”全产业链,推动园艺特产业优化升级。“专业合作社的最大作用就是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撑和开拓市场。”于长青说,在近10家合作社的带动下,全乡葡萄产业已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该乡还将打造五里堡子村和拉拉屯村两个典型带动村、科学种植示范村,使万金塔乡成为长春地区的葡萄种植基地。

葡萄搬进“棚” 巧打时间差——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二十四)

家庭农场 “玩转”认养农业

​“老师,这个是茄子秧吗?”“快看!我摘了一根大黄瓜!”25日上午,位于九台区九郊街道唐家村的微雨众惠种植业家庭农场里,来自九台区九郊街道一家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幼儿园认养的地块,认识蔬菜作物,体验采摘乐趣。

家庭农场 “玩转”认养农业

一个好项目造就小康村——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二十二)

一个项目火了,必将为当地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一个月工资能挣3500元,再加上奖金,能挣5000多元,一年下来就是6万多元。”算起自己的收入,有机餐厅的主管崔庆玲乐得合不拢嘴。在新兴村,有200多名村民像崔庆玲一样,在“慢山里”挣上了工资,每年每户平均增收近4万元,新兴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一个好项目造就小康村——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二十二)

绚烂花海绽放致富笑脸

紫色的醉蝶、红色的百日菊、黄色的小丽花绚丽绽放,形成了一片五彩缤纷的花海,蜜蜂、蝴蝶在花间飞舞;花海边,清澈的饮马河水缓缓流过,更增加了几分诗情画意……初秋时节,九台区兴隆街道前岗子村的花海景观扮美了乡村,也吸引了游人。

绚烂花海绽放致富笑脸

荒地到花海 小石村“借”景增收

驱车驶向位于半山坡上的双阳区太平镇小石村,新铺的柏油路随着山势起伏蜿蜒而上,道路两侧太阳能路灯一个接着一个,村庄里的青砖琉璃瓦院墙逐渐映入眼帘,当波光泛银的小石水库呈现在眼前时,一大片花海引来游人欢呼……21日并非周末,但小石村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已经停满了车辆。

荒地到花海 小石村“借”景增收

新农民的浪漫转身——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二十)

七夕将至,花店里玫瑰开始热销。在德惠市朱城子镇沿河村的程雪家庭农场内,人们徜徉在玫瑰园中,一边欣赏、一边选购鲜花。经营这片玫瑰园的农场主刘士城,从务工到创业,实现了“浪漫”转身。

新农民的浪漫转身——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二十)

农文旅多产融合 游客村民同受益——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十八)

集农文旅多产业于一体的天定山旅游度假小镇不仅为游人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度假产品,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农文旅多产融合 游客村民同受益——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十八)

向玉米产业链要效益——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十六)

18日,双阳区奢岭街道双榆村二社,长春昌盛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正在检修玉米粗加工生产线,这条每年加工玉米6000多吨的生产线,成了合作社的增收“利器”,效益远超种植玉米。

向玉米产业链要效益——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十六)

王凯主持召开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

会议指出,这次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在长春召开,集中展示了我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加速态势、乡村产业兴旺的勃勃生机、农村环境面貌的巨大变化和农民群众幸福安康的良好状态,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展现出的强烈担当意识和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提振了发展信心和决心,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王凯主持召开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

文旅康养为友好村添红利——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十四)

融合乡土文化与现代农业建成连片民宿,友好村的“乡愁记忆”展示区渐成规模。全村流转农民230公顷土地,已改造12户闲置民居,一个个分散的小农户纳入到全村发展产业链中,村民收入大幅增加。

文旅康养为友好村添红利——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十四)

彩笔描绘新生活

雍容大气的牡丹、活泼可爱的小狗、生活气息浓郁的农家小院……11日,九台区沐石河街道彩墨画实践基地里墨香阵阵,在农民学员的描绘下,一幅幅优美的画作跃然纸上。

彩笔描绘新生活

地为纸花做画 美乡村富百姓——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十二)

花海作为一张新名片,为当地农民开辟了一条致富路。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深化“龙头企业+农户”“党建+电商”“党建+合作社”等模式,劝农浅山景区目前正在探索一条“花海+经济”之路,由最初的定点花卉公司采购,向“农民+合作社”定向种植供给转变,推动村民种植结构转变、经济效益提升。未来,力争实现90%以上花卉区内自给自足,真正实现“种一片花海、美一地乡村、富一方百姓”,奏响乡村振兴的“奋进曲”。

地为纸花做画 美乡村富百姓——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十二)

奋力开创新时代吉林乡村振兴新局面

“风正好加力,惠农正当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我们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张蓝图绘到底,锐意进取、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完成好总书记交给我们的政治任务和历史使命,为全国乡村振兴作出吉林贡献。

奋力开创新时代吉林乡村振兴新局面

千里沃野奏响振兴强音——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侧记

8月12日至13日,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吹响了乡村振兴“冲锋号”。与会人员兵分两路,深入长春市双阳区、净月高新区、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九台区各个乡镇、村屯,走进田间地头,看变化、听发展、谈想法、商举措,探寻我省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千里沃野奏响振兴强音——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侧记

巴音朝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殷切嘱托 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吉林篇章

12日至13日,省委、省政府在长春召开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三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部署,总结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经验做法,安排部署全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吉林“三农”工作的殷切嘱托,切实增强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紧迫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吉林篇章。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主持会议。

巴音朝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殷切嘱托 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吉林篇章

小集市助力烧锅瓜菜双丰收——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十)

12日,距大田作物成熟还有一段时间,在农安县烧锅镇前进村一大片瓜田里,瓜农们正熟练地采摘装车,满载的一车车西瓜即将被运送到全国各地。瓜农李双拉着剩余的一整车西瓜到集市上售卖,这位种瓜“老把式”告诉记者,摘下来的西瓜一部分直接卖给客商,一部分在集市上零售,总体算下来,收入还不错!

小集市助力烧锅瓜菜双丰收——聚焦长春乡村振兴新活力(十)

三产融合在“鹿”上

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为“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产融合在“鹿”上

高标准农田走出新“稻”路

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对农业提出的殷切期望。

高标准农田走出新“稻”路

改革唤醒“沉睡的马鞍山”

“今天中午客人特别多,翻了两三次台。”7月25日14时许,送走了中午的最后一批客人,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羊村饭店”老板关连影终于能歇会儿了。

改革唤醒“沉睡的马鞍山”

合作社“抱团”种出“火辣辣”的好日子

“今年珠葱收成真不错,一垧地增产近2万斤。”7月29日,在农安县哈拉海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辣”味,圆溜溜的珠葱迎来“火辣辣”的丰收,趁着晴好天气,金大房子村村民赵凤岐一家将珠葱晾晒,分拣到不同的编织袋后,开着四轮车送到守奎三辣种植专业合作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种了一辈子珠葱,现在最省心。加入合作社,种植有技术,卖葱有销路。”

合作社“抱团”种出“火辣辣”的好日子

生物治理让秸秆利用发生“质变”

1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双阳区长清公路21公里处的国信农业有机示范基地,走进一座普通的大棚后记者发现,这里只有几堆秸秆碎末,并没有种植果蔬。工作人员上前将秸秆碎末扒开,里面赫然露出几只10厘米长、正在蠕动的灰褐色虫子。

生物治理让秸秆利用发生“质变”

双领多平台“浇”出“增收树”

金叶糖槭、五角枫、红叶李、美国红枫、紫叶稠李……盛夏时节,来到九台区波泥河街道清水村,仿佛走进了一座植物大观园,各类苗木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双领多平台“浇”出“增收树”

三产融合让大豆变“金豆”

立秋前后,是玉米、大豆等作物果实颗粒是否饱满的关键生长期,土地墒情再次成了农民最关心的事。6日,榆树市五棵树镇天雨合作社的大豆地里,每一株作物的底部都被润湿,这是合作社使用的水肥一体化设备为大豆滴灌“保湿”,用科技保障产量正是合作社三产融合的配套措施。

三产融合让大豆变“金豆”

物联网进大棚 种菜变轻松

立秋后,温室大棚进入第二轮育苗和种植的高峰。9日4时,天还没全放亮,榆树市郭老舅农业示范园区的智能温室大棚里,补光灯把整个温室照得雪亮。园区负责人郭玉丰早早起床,但没去干农活,而是摆弄起了手机,“我这不是聊天也不是玩游戏,而是看看大棚温湿度物联网系统。”

物联网进大棚 种菜变轻松

制作单位:长春新闻网
地址:长春市新民大街1002号  邮编:130021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  不得复制  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