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新疆考察调研,从南疆到北疆、从地方到兵团,为新时代新疆跨越式发展领航掌舵。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奋力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雪山皑皑,绿洲点点……祖国的西北角,是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大美新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宁夏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对宁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建设美丽新宁夏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宁夏广大干部群众担当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使命任务,团结奋斗、真抓实干,朝着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奋力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赴宁夏考察,擘画“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蓝图,赋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
“绵延的黄土高原,广袤的草原,茫茫的戈壁,洁白的冰川,构成了一幅雄浑壮丽的画面,整个地理形势宛如一柄玉如意。”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赞叹陇原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陕西考察,为陕西擘画发展蓝图。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三秦儿女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弘扬光荣革命传统,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年7月,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藏考察调研。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总书记强调,西藏要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在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新成就。雪域高原各族儿女牢记总书记嘱托,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贵州考察调研,指引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贵州广大干部群众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黔北高原,群山葱郁,赤水河奔腾蜿蜒;苗岭深处,芦笙悠扬,六冲河山歌欢唱;科创园内,数据如涌,场景应用层出不穷……今日贵州,满眼生机,愈加多姿多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贵州考察调研,指引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重庆考察,对重庆改革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在总书记指引下,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崭新风貌昂扬奋进现代化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重庆考察,为新时代重庆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牢记总书记嘱托,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奋力绘就巴渝大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图景。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重庆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在发挥“三个作用”上展现更大作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海南考察,指引海南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谋划和推进改革开放。牢记总书记嘱托,琼州儿女真抓实干,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
秀美山水甲天下,生态优势金不换;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在广西这片热土上,以12个世居民族为代表的各族人民生生不息,用勤劳、勇敢和智慧,浇灌出八桂大地的美丽富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赴广西考察,多次就广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指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3次赴广东考察调研、两次参加全国人大广东代表团审议、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赋予广东重大机遇、重大平台、重大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广东考察,指引广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湖南这片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武陵叠翠,洞庭扬波,夏日三湘大地,处处生机盎然。
从田间地头到城乡社区,从港口码头到科技园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4次赴湖北考察,为湖北改革发展擘画蓝图、指引航向,为做好新时代湖北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湖北考察,对湖北各项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湖北改革发展指明方向。
广袤中原,麦熟飘香,8500多万亩麦田丰收在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河南考察调研,把脉定向、擘画蓝图。
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了三苏祠,了解当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福建考察调研,为福建发展擘画蓝图、指引方向。福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
江苏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以创新举措贯彻新发展理念,争做经济“压舱石”、改革“探路者”、开放“新窗口”、发展“新标杆”,砥砺初心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钱江潮涌,奔腾入海;之江大地,欣欣向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浙江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大动力。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浙江奋力拼搏,闯关探路、勇往直前。
林海吐翠,潮涌三江,广袤的龙江大地生机勃发。
吉林地处松辽平原中部,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的美誉,是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到吉林考察,看农田、进厂房,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并且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把脉定向、打气鼓劲。
巍巍长白山,浩浩松江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吉林考察,就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制造业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为这片黑土地发展把脉定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吉林在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新路上,奋力实现新突破。
4300万辽沈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的胆魄,“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奋力开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把总书记为辽宁擘画的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辽宁考察、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为辽宁振兴发展把脉定向,擘画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两次深入内蒙古考察调研,连续五年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的发展擘画蓝图、明确路径
由轰轰隆隆的火车换到晃晃荡荡的卡车,山道弯弯,尘土飞扬,习近平跟随着知青队伍几经周折终于踏上了陕北的黄土地住进了窑洞,开始了他在梁家河生产队的“土人”生活。他随身带来的棕箱里,装的是少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乡亲们说,他经常捧着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看,上山放羊时还看。为了读一本心仪已久的名著,习近平请一个人吃了三顿炒鸡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辞辛苦、跋山涉水,访民情、察民意、问民生,踏遍祖国千山万水,在人民心中留下温暖美好的记忆。即日起,本报开设“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栏目。本报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地方考察调研的足迹进行采访,突出总书记对青年成长的关心、关爱和信任,反映各地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动态和成效、新发展格局和生动实践。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河北以“赶考”姿态,推进“老区”焕新颜、“新区”显雏形,奋力书写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答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到各地考察调研,足迹遍及31个省区市。他心怀“国之大者”,深入基层一线,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领航掌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闻联播》从今天(5月24日)开始,推出系列报道《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全面回顾总书记10年来考察调研足迹,重温总书记饱含人民情怀的殷殷嘱托,展现总书记直面挑战、引领时代的战略擘画,反映各地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团结奋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生动实践,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天,首先播出天津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天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渤海明珠更加璀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辞辛劳、不避寒暑,深入基层一线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在祖国大地留下坚实的足迹,在亿万人民心中留下温暖美好的记忆。即日起,新华社开设“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栏目,连续播发31篇重点报道。新华社记者沿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的足迹进行采访,再现鲜活场景,重温暖心话语,展现总书记引领新时代的战略擘画和亲民爱民的赤子情怀,反映各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